中國紅星宣紙掃一掃 關注我們
宣紙業內人士為求得更好的生存與發展,不同時期人以不同的方式向外拓展市場,特別在開創“家有廠,外有店”的經營模式中,形成了產銷快速聯動局面,產品不僅銷售至全國各大中小城市,還通過各種渠道遠銷至日本、韓國等國家和地區。清朝末年,在宣紙走出國門的同時,也喚起了日本等國對宣紙產業的考察。
1878年,日本內閣印刷局造紙部的棲原陳政到中國考察,回國后就在發表論文《支那制紙業》,該文中重點談到宣紙;1883年,日本出版《清國制紙取調巡回日記》上談到宣紙。1906年,日本內山彌左衛門撰寫的《宣紙的制造》文章刊登在《日本工業化學雜志》第9編第98號上,有產地、紙之用途、制法(原料、蒸煮、漂白、搗碎、造紙、干燥、整理),既有基礎技術數據,又有原料選材、品種規格及用途,堪稱早期較為完整的調查文獻。為后來的宣紙研究或國外人對宣紙的看法提供了一定的線索。同時,因貿易往來、政治因素、學術考察等與宣紙泄密聯系在一起,成為中國20世紀保密工作的典型案例。